配资选股 广东如何守护“一老一小”,成就“朝夕美好”?
发布日期:2024-12-14 21:37 点击次数:195
广东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观察⑤
“一老一小”牵动亿万家庭,关系民生福祉。“幼有善育、老有颐养”是全社会的共同期盼,也是政府的关切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近年来,广东积极构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针对人口老龄化与生育支持需求,强化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通过引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打造医养联合体、推行生育支持政策、增加托育服务投入等举措,逐步实现对老年人和儿童全面的健康管理。
数据表明,全省婴儿死亡率降为2.27‰,孕产妇死亡率下降至每10万人9.4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居民期望寿命达到79.3岁,主要健康指标已基本达到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水平。广东推进好“一老一小”相关改革工作,对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在广州市黄埔区,红山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辖区长者提供体检、慢病管理、中医治未病、安宁疗护等居家医养服务,并通过“家庭医生签约+家庭病床+养老床位+长期照护+居家安宁疗护”的特色服务模式,打通了社区到居家的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
广东是老年人口大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达1556万人,占比12.35%,其中需长期照料的老年人超过200万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8.4%。这意味着,“老有所养”伴随着“病有所医”的现实需求。
“由于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相对滞后于养老服务需求,发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已成为各地政府应对老龄化挑战的策略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唐钧说。
黄埔区的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模式,让辖区内的古稀老人罗爷爷和罗奶奶获得居家适老化改造、饮食和用药指导,并由护理员和社工协助日常护理。在中心连续8年的悉心照护下,罗奶奶去年平静且有尊严地走完了生命的最后一程。
为适应老年群体对高质量晚年生活的需求,近年来广东加大了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医养结合机构达540家,老年友善医疗机构2932家,城乡社区全年为708万65岁及以上老人提供免费体检和健康管理。通过安排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和普惠养老专项投资,广东119个医养结合项目覆盖15个地市41个县(市、区)。
2024年初,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第一批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和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其中,广东深圳市罗湖区、佛山市顺德区、广州市黄埔区和江门市新会区等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广州市老人院、东莞市东坑医院护理院、惠州华健养护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等被命名为“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为医养结合发展提供了“广东经验”。
在老龄化挑战下,安宁疗护服务也成为广东发展的重点。全省已逐步建立安宁疗护政策支持体系,出台标准规范,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安宁疗护事业纳入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总体规划。自2021年起,省财政将福利彩票公益金的55%以上用于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包括民政养老机构的临终关怀服务。
此前,深圳、汕头、东莞、中山、广州、珠海等入选国家安宁疗护试点城市,探索了医院、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和远程服务5种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其中,深圳建立了以区域医疗中心为核心,以肿瘤科、疼痛科、老年病科等为支撑,以基层医疗集团为网络,延伸至养老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及居家的“一核多元”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汕头、珠海等通过市级公立医院引领,推动安宁疗护向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延伸,建立安宁疗护患者转诊流程;东莞则以市级安宁疗护研究中心为引领,将安宁疗护服务向镇街医院、社区和居家延伸。
2024年10月,在广东各地市部署开展安宁疗护服务试点,到2027年底,将基本建立覆盖全省、城乡兼顾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
不仅如此,10月22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福利署宣布,自2024年11月1日起新增7家位于广东的内地养老机构加入香港“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目前广东已有11家养老机构参与该计划,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优质生活圈建设。
在广东,老年人享有颐养之福,未来充满期待。
幼有所育,幼有善育
齐齐(化名)6个月大时确诊为重型β地中海贫血,辗转肇庆、佛山接受输血和排铁治疗,但始终未找到合适供体。10岁时,齐齐在深圳市儿童医院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移植,借助三胎妹妹的脐带血成功重建造血功能。作为广东地贫综合防控项目的受益者,齐齐一家感受到了这一项目带来的实质帮助。
广东是我国地贫高发区,每6个广东人就有一人携带地贫基因。2012年起,广东每年投入3500万元实施地贫综合防控,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地贫项目建设和孕前、产前干预。如今,广东已构建起“婚前孕前筛查、产前筛查诊断、新生儿筛查”的三级地贫防控体系,重度地贫患儿的产前干预率已达到90%以上。
此外,广东还免费提供包括地贫、唐氏综合征等在内的产前筛查、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等服务,并实现了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网络在省、市、县的全覆盖。
在健全的医疗保障之外,广东也致力于构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减轻家庭育儿负担。目前,广东已有各类托育服务机构1.2万余家,提供托位超66万个,均居全国首位。同时,广州、珠海获评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等9家单位获评全国爱心托育用人单位。
以广州为例,该市先后出台了《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和《广州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及资金补助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去年,广州入选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今年又获得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的1亿元补贴,市级财政也配套了2亿元,旨在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参与普惠托育服务建设。
目前,广州正在大力发展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一街一普惠”、用人单位办托、幼儿园延伸办托等普惠性托位供给。全市已有8万多个托位,每千人托位数为4.74个,计划到2025年托位数达到12万个左右,每千人口拥有5.8个托位,帮助更多家庭享有高质量、低成本的育儿服务。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刘利群表示,广东通过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不仅提升了出生人口质量,还有效降低了家庭生育与养育的时间成本和经济压力。未来,随着更多普惠性服务和政策的落实,广东将进一步推动社会对生育友好的认可,为家庭带来更多支持。
【案例】
广州托育机构今年内配齐“健康园长”
10月21日,广州市首家“政医企”共建的托育中心——悦美乐托育中心在天河区开园。该中心以“智医育养”、医育结合为特色,为0—3岁婴幼儿提供高质量的托育服务。
作为普惠性托育服务示范点,悦美乐托育中心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下称“广妇儿”)儿童保健部提供全面指导,设有乳儿班、托小班、托大班及混龄班,提供100个托位,目前主要面向用人单位职工招生,未来也将逐步开放给附近有托育需求居民,有效缓解了“生娃无人带”的育儿难题。
家长陈女士对该中心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十分满意,她说:“上班前把孩子送来,下班再接走,缓解了我的带娃压力。同时,孩子在集体环境中成长也能锻炼社交能力。真的是一举多得。”
悦美乐托育中心还是天河区首家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了保证托育服务的医疗质量,广妇儿的医生还担任“健康园长”,负责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确保婴幼儿在身体、心理和情感上获得全方位的健康发展。
广州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主任医师胡艳介绍,3岁以下婴幼儿应以“养育”为主,照护者更应该关注孩子的早期发展,包括体格、心理、情绪,健康行为的养成等。
她透露,作为“医育结合”的重要举措之一,广州要求市内各类托育机构要在今年内设置健康园长岗位,“我们要求各级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和辖区内的托育机构签约,由基层医疗机构医生担任健康园长,监督托育机构卫生保健工作、膳食搭配、健康教育及传染病防控等,确保托育机构的健康标准。”
此外,广州近年还出台了全国首个托育园所卫生保健的地方标准,每年组织托育机构养护人员进行相关培训。并且,设立了智慧化托育服务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管理托育机构运营,也便于家长实时了解孩子在园所的生活情况。
胡艳介绍,广妇儿已将孤独症筛查工具、儿童发育预警筛查工具等纳入智慧化平台,托育机构的老师们可以在日常接触中评估孩子在运动、语言、社交等方面的发展能力,从而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帮助孩子获得早期干预。
南方+记者 厉思璇配资选股